400-823-8281
2022-05-09
最近,你是否总收到来自单位的“灵魂三连问”——核酸报告是否正常?健康码是否正常?封控等级是什么?
身处疫情,许多企业积极应对抵消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常态化收集员工的健康码信息,视情况灵活安排复工复产。问题是,上述过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还会让面对面收集信息者暴露在风险下。
于是,一套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健康码收集流程,以及手工校验、数据报表统计工作的“健康码采集检测自动化”工具,应运而生。
这套工具的背后是一家名为精鲲科技的通用软件公司。
除了健康码采集,企业运营中涉及的各类复杂业务,精鲲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比如新员工入职后,HR只需在一个系统入口填写一次信息,就能在不劳烦IT团队、部门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情况下,一次性搞定邮箱、安全工具、业务系统权限等自动化开通流程。
这种为大型公司解决跨步骤、跨系统复杂业务流程的产品,精鲲称之为业务自动化软件平台。“简单来说,就是扮演连接者,打通企业后台的不同系统和数据,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运营。”精鲲科技联合创始人张欣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司客户来自先进制造业、政府公共、金融服务、零售快消等行业。今年4月,精鲲科技完成了B2轮融资。
张欣和精鲲的核心团队,带着老IT外企的业务基因。
2000年代,他们进入IT行业,在海内外销售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和软件。他们发现,大型企业的市场长期以来被忽略。
“这些企业规模庞大,需要很多系统来满足IT、生产、财务、人事、销售等各部门需求,可不管采用多么先进的系统,依然有大量的人力和沟通成本,耗费在不同业务部门和系统之间的衔接上。”张欣向记者回忆道。
当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时,采用的系统增多,彼此间的协调管理变得更复杂。
精鲲由此诞生,他们希望能够使企业的数字化运营,变得像麦当劳点餐一样简单、便捷——客户不用考虑食材从哪来、如何做、谁来做,只需要点单付款就能得到食物。
2016年,精鲲开始研发系统,将目光放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萌芽之处——IT团队内部的自动化运营。“作为企业中使用系统和软件工具最多的一个部门,只要顺利解决IT部门的问题,其他部门也能顺利上手。”张欣解释道。
例如,企业综合评定时,涉及HR考勤、职能部门绩效管理、财务薪酬等多个专业化系统,需要大量的跨部门协作和人工手动操作,业务团队很难应付各种工具切换使用。
精鲲的产品方案,是把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和系统操作,按照逻辑顺序编排,以自动化方式执行整条流程,并在必要环节加上负责人审批机制,保证合规与安全。
为了降低使用难度,精鲲在自动化基础上,添加了低代码能力。无论是IT专业开发者、一般IT人甚至普通的业务人员,只需遵照业务逻辑,“拖拉拽”就能形成一套自动化步骤。
这成为了精鲲解决复杂自动化的“金钥匙”。
有了金钥匙,精鲲团队将目光从IT内部投向业务侧。
按照传统思维,业务端一般使用“千人千面”的方式定制开发。每次客户业务变更,都会导致系统随之修改,此外,维护也需特别定制,整个过程的沟通成本和开发成本巨大。
为帮企业将本增效,精鲲采用iPaaS (集成平台即服务)核心技术,可以“即插即用”接入不同应用背后的API、数据协议、脚本等多种协议。面对不同企业的业务逻辑和系统,也可以用这套平台接入自己的系统,再用低代码编排好流程逻辑,高效发布自动化运行的“企业服务”。
张欣将整个过程形容为“拼乐高”——客户借助图纸,能用相同的零部件拼出不同形态的乐高。
“乐高图纸”即企业的业务逻辑。航空公司的票务、飞行统计;制造企业的研发上产;金融机构的交易管理——这些都是企业发展多年来已经形成的成熟“图纸”。
精鲲则为企业用户提供“乐高工具箱”,让客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图纸”,构建属于适合自己的终端服务。“我们也在不断丰富积木块的形状,让拼接组合能够和用户业务更好地结合。”张欣表示。
不同于工具化软件公司把一线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作为需求来源的唯一窗口,精鲲团队在产品诞生之前,就瞄准了公司决策层的整体数字化管理诉求,同时积极利用一线用户的反馈,持续改良产品体验。
“一线人员更关注微观技术及产品具体功能,管理者从宏观角度去看整个业务链条的流畅性和自动化。从管理者角度定义产品框架,再通过一线人员丰富场景细节,这种自上而下,是精鲲产品设计寻求的平衡点。”张欣表示。
如今,精鲲已被跨行业地应用在多种业务场景中。
如公共类的一网通办自动化、智慧城市业务自动化;交通物流公司的IT管理、票务及客服自动化;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自动化;高端制造企业的研发效能、IT管理自动化;快消公司的数据分析自动化等。
过去五年,精鲲每年均保持三位数的增长。
据Gartner预测,截止2022年,超级自动化相关技术应用在全球市场规模已达6000亿美金,中国上市企业和大型公共机构每年投入预算估计在数百亿元。
简单任务自动化、个人级别自动化的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容易进入客户视角并完成落地。国外已是百花争鸣——2021年,RPA软件巨头UiPath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中国大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晚、渗透低,仍处于尝试阶段。有些公司为了增收,从服务、实施、交付到咨询都要揽下,不仅难以保证客户的需求,还会影响到产品更新。
“这就像是互联网早期‘什么都要做’的零和博弈心态。可如果在做产品的同时,还把上下游服务、增值服务、产品更新都做掉,不给别人留发展空间,就没有人愿意与你一起开拓市场。”
谈到精鲲的商业模式,张欣反复提及“利他”二字。
他认为汽车行业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构建了上下游体系,建立起由配件厂商、生产厂家、销售网络、服务体系组成的完整生态链。
因此,精鲲也坚持钻研技术、只做产品,尽量减少技术核心以外的动作,将增值服务交给合作伙伴。
面对软件生态体系,精鲲同样如此。
“我们更希望成为财务、人事、营销、IT等业务应用领域厂商背后的‘连接器’和自动化‘加速器’,嵌入在其他软件厂商的体系中,融入软件生态,做好软件之间的连接打通和自动化工作。”张欣的打法很明确。
精鲲积极扩大“朋友圈”,已和垂直领域的多家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如极狐GitLab、Elastic、Tenable,云厂商如阿里云、亚马逊云计算等,建立了联盟合作关系。
4月,精鲲收获了来自阿米巴资本领投的B2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强自动化平台研发,推出开源自动化组件完善产品共创和社区运营,加速生态体系建设。
“我们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帮助中国大型上市公司和大型机构,实现复杂软件自动化,并通过生态方式连接更多应用。”张欣展望道。